品牌是企业不可少的无形资产,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,只有拥有强势品牌,才能在市场上拥有竞争优势,也以企业竞争优势为基础,才有更好的利润空间。但打造品牌是一个长期和渐进的过程,除了持续性投入、巨额预算和拥有技术和渠道优势外,还需要企业整体的规划,这些都需要专业人才的参与及雄厚资金作为后盾,在这些条件不成熟不具备的情况下,开展OEM业务,可以学习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,完成资金积累及克服困难,从而使公司得以生存和发展。OEM和自创品牌互不矛盾,也不是截然不同的两个阶段,它们是一种主次兼顾、多腿走路的企业发展模式。
零售自有品牌产品指的是由零售企业从设计、原料、生产到经销全程控制的。这些产品由零售企业选定的供应商生产,使用零售企业自己开发的品牌,相当于零售业的OEM。公开资料显示,在英国,零售企业自有品牌占零售业销售额的30%左右,而美国自有品牌商品的销售额已经占到超市年销售额的40%。以美国沃尔玛为例,它在全球有40多个自有品牌,其中23个是全球性品牌,如“山姆精选”、“ASDA”等,涉及食品、服装、玩具等多个领域,拥有超过19万种商品。沃尔玛30%的销售额、50%以上的利润都来自自有品牌,很多自有品牌产品的销售额都进入所属品类的前三名;德国“阿尔迪”的自有品牌商品更是占到其整个销售额的90%以上,是其利润的 大贡献者
为什么要做自有品牌
太阳底下无新事。自有品牌早就是零售商惯用的竞争策略。
德国ALDI(奥乐齐)自有品牌比例达90%以上,这个数字在中国门店约为70%;开市客(Costco)在大陆的首店自有产品占比约为10%;2018年年底,永辉宣布主品牌“永辉优选”之外,还将打造自有品牌矩阵;物美改造乐天玛特华北门店时,就大面积铺设了自有品牌;沃尔玛的自有品牌则包括“沃集鲜”和“惠宜”等;生鲜电商平台每日优鲜也在做自有品牌。
在传统的商业消费链路里,品牌生产出来的产品经过代理商、区域经销商和零售商的环节之后,才能终到消费者手上。很多利润在中间被消耗掉了。零售商做自有品牌去掉了中间流通部分,自负盈亏,能够做好品控,拥有自主的定价权,且省去了营销和渠道费用。
是差异化经营。部分零售商的商品陈列实际上由代理商和经销商负责,他们付过入场费或租金后往往自行设置排面。从这个角度来讲,零售商做自有品牌可以提升货架和门店形象。当某件独特的商品只能在某家零售商买到时,自然可以提高顾客客户的忠诚度。
自有品牌,犹如一颗冉冉上升的新星,悄然扰动着中国零售圈运行轨迹。以前的它,总是与ALDI、Costco、山姆会员店这些老前辈如影随形;现在的它,则开始与国内商超玩家们肩并肩。永辉、华润万家、物美等先行一步加入游戏中,盒马也不甘心只做“搬运工”——自有品牌矩阵SKU破千,销售额占比达到10%。随之而来的,还有一波有颜有型的“娱乐化”操作。蔬菜肉品一顿一包,大米一瓶一餐,还免洗;搭配螃蟹的黄酒,取名叫“螃友”;精酿啤酒标准不一,口味按需自选……可预见的是,“盒马牌”的演出还将继续,毕竟当下中国自有品牌市占率还不到2%。自有品牌之争,就是刚需之争。但在这场关于未来的暗战中,自有品牌之于商家和消费者的角色,是否存在认知差?当商家们互掰手腕,大戏不断时;隔壁围观的消费者们,或是心如止水。因为在他们心中,买or不买,标准只有一条:物美价廉。是不是自有品牌,whocares?
参展品类:( 可直接进入超市、百货商场、连锁店、折扣店进行销售的产品)
休闲食品:膨化食品、果脯蜜饯、坚果、干果炒货、肉脯食品、鱼片、魔芋制品、板栗制品、花生制品、枣制品、山楂制品、豆制品、杂粮制品、蒸煮类食品等
饼干糕点:饼干、派类、糕点、曲奇、烘焙食品等
糖果:口香糖、巧克力、硬/软糖果、果冻等;
冲调食品:奶粉、麦片、餐糊、茶叶、蜂蜜、豆奶粉等
营养、有机保健品:参茸滋补、浓缩保健、减肥食品、药洒、酵素产品、有机食品等
生鲜冷藏食品:面食、速食食品、冻干食品、水产品、鱼糜、肉串、乳制品、熟食、蛋制品、薯业食品、烤制品、炸制品、卤煮类、盐焗类、点心类、披萨类、三明治、通心粉等;
干货:干菜、食用菌、干海产品、干果、脱水蔬菜等
饮料:酒类、水、茶饮、果汁、常温奶品、乳制品、固体饮料、功能饮料、咖啡等
副食:调味品、酱料、罐头、粮油、土特产、酱菜、腌制食品、等;
非处方药品:维他命、补品、内服外用药品等
母婴食品:奶粉、妇婴幼儿营养剂等;
季节性食品:月饼、礼盒等;其他:进口食品、饮料等
PLF在日用百货、个人洁护、食品饮料三大品类的基础上,增加优势产品分区,展示更专业,洽谈效果更卓越;
日用百货品专区;
家纺专区;
出口产品专区;
一次性用品、急救用品专区;
清洁及美容用品专区;
休闲食品及饮料专区;
粮油干货调味品专区;
冷冻及生鲜有机食品专区